2022年1月13日晚8时5分,87岁的洪作堂与世长辞。这位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弥留之际的唯一心愿,就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
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生勤恳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洪作堂老师,正是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诠释了这句诗的涵义。他用生命的全过程及其最后一缕烛光,温暖着人们的心,温暖着这个世界。
洪作堂老师自1954年起便在合肥一中任教,1969年随合肥一中部分教师迁往淮北颍上县办鲁口子中学工作,返回合肥后就职于合肥九中、合肥教师进修学校(后与合肥师范专科班并为合肥市教育学院),直至1995年12月于乐动在线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退休。
回看洪作堂老师的人生轨迹,对工作勤勤恳恳,对他人关怀备至,可谓达到了无我的人生境界,无愧于师之楷模。由于成绩卓著,表现突出,他先后多次受奖并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堪称为党员典范。
本文掬取洪作堂老师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与片段,追溯、展示其熠熠闪光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
以生为友,敬业乐教
洪作堂老师一生从事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虽因工作单位变动而多次调整教育岗位,但万变不离其宗:热爱本职,以生为友,敬业乐教,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把教书育人奉为永恒的事业追求。
洪作堂老师学生众多,桃李遍布。在合肥一中任教期间,多次担任班主任,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情谊。当时一中有一个班大多是从合肥周边县乡农村招收的学生,洪老师从初三开始担任该班班主任并教物理,直至高中毕业。为抓好该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项文娱体育活动等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心扑在工作上,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洪老师家住在学校简陋平房,他经常出现在学生晨练和早晚自习的课堂,家里也经常出现班上学生的身影。
这个班的同学大多数家庭状况较为困难,学生上学来回路上或上课时大都是赤脚,实行寄宿制住在学校,不少同学依靠助学金完成学业,吃的饭菜穿的衣服都很差,有位男生家庭贫穷,只得穿姐姐的裤子上学。学校其他班级有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不理解甚至看不惯,认为是“不尊重老师,不像学生样子”,要求学校加以制止。这对该班一些同学刺激很大,形成一种自卑感。洪老师知道后,在班会上,不但没有制止,反而称赞道:这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表扬。会后又鼓励学生“我和你们一道穿粗布衣服”。洪老师的一番话,从此给同学们莫大的激励,免除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全班同学从此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班上风气很正,班集体表现十分突出,四十几位同学相互之间都相处得很好。在洪老师的带领下,该班同学团结奋斗,勇创先进,无论是学习成绩、文体活动、各项社会活动都是全校各班级的排头兵,获得了十几项奖旗、奖状,是当时学校获奖最多的班级。
记者采访时,年逾古稀的原安徽经管学院教务处长吴泉信数次凝噎:“自从在初三开始遇见了恩师洪作堂老师,这是我人生的大幸,也是我人生道路上受到的第一次被尊重。在洪老师悉心指导下,我考取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直到上大学第一学年仍然赤脚上球场进食堂(当年北航校内一、二年级赤脚的同学很多)”。
在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洪老师都十分关心每位同学的选择,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悉心指导班里成绩较好的同学填报志愿,让他们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也特别关心一些未被录取的同学情况,对上山下乡同学更是格外关心,亲自到下放地点去看望慰问。
洪老师一直把学生和同事当作亲人和朋友一样看待,深得学生与同事们的拥戴和敬重。他鼓励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他自己也对学生、同事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有年冬天,一位同学生病,洪老师亲手端着一碗鸡蛋挂面送到宿舍;有位同学父亲是老革命,他就带着同学去家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带领同学们上医院慰问病中的老师;他对老校工张大爷(门房员)百般关照,介绍他入党;他带全班同学,在小池塘义务扒藕,所有的同学都毫不犹豫脱掉鞋袜,跳进污泥中,扒出几担白藕洗干净,抬着藕、唱着歌送到学校食堂,没有一个同学私吃一节藕。
“见了洪老师如同见到亲人一般,没有一点拘束感”、“在洪老师的心中,我们既是他的学生,更是他的朋友同志”。这是学生、同事们发自肺腑的共同心声,许多学生都和洪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吴泉信在北航上学两年后,和几名在京上大学的一中同学暑假返回老家,因交通不便当日回不了家,无处容身,便投宿在洪老师家,而且以后来归途中常住洪老师家,和洪老师家人相处融洽,像一家人一样,师生情谊非同寻常。2021年洪作堂与吴泉信均获得“光荣在党50年”荣誉纪念章,且都在各自单位的纪念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师生俩还互相交换了发言稿,交流思想认识。
对于学业,洪老师也一直保持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做学生思想工作细致深入。洪老师在合肥教育学院工作时,曾任该校函授部主任,有一位80年代函授班的学员,因患肝炎,对学习带来一定影响,想放弃学业。洪老师知道后极力予以鼓励,多次予以关心、支持,使得那位学员才能够顽强地坚持下来,完成了学业,后来成为中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骨干。当她听到洪老师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哀,当场落泪不止。
洪老师既关心学生的学业,也同样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善于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函授部有位赵克明同学在进修高等师范课程时已过而立之年,且是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学业的。这一情况引起了洪老师的关注。有一天他把赵克明叫到办公室,问了情况后,要他写篇克服困难、坚持自学的文章,于是一篇《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文章在教院《函授通讯》上发表,并编入了函授师德课教材。其后,洪主任与赵克明经常信函来往约稿,使赵克明开始走上了笔耕生涯。毕业那年洪老师把他叫到家中吃饭,一边慈爱地给他夹菜,一边对他说:“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毕业了一定不能松懈,要在教育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临别时送给他一本写作用语工具书,亲笔在扉页题写“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祝克明同志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至今,洪老师送他的书依然摆在案头,洪老师的八字赠言已成为他的座右铭。那次倾心谈话和那句激励奋进的题词,在他心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后来赵克明以《深深的刻痕》为题叙说了这段经历,该文在安徽霍邱网站刊发。当洪老师看到了这篇文章后,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他写道:“到底该怎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我恍然明白了——好的老师就是这样,在受教育者的心上留下终身铭记的刻痕。虽然我做得很不够,但赵克明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很欣赏。一是激起了我对函授教育那段经历的美好回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命题——到底该怎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正是我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做过多年班主任,但能在多少学生的心中留下终生铭记的刻痕呢?反省自己我很惭愧。”
读了洪老师的心灵独白,一个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剖析自己、善于发现和自省的教学相长、敬业乐教的崇高教育者形象赫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洪作堂老师在合肥教育学院工作期间,与洪老师共事多年的同事们,在谈及洪老师时叹惋道:“当今时代,一直能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耕耘在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原乐动在线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工会主席鲍安义这样感慨:“我在与洪老师长期相处共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他为人正直,工作上要求严格,教学管理更是一丝不苟,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洪作堂老师在该校担任教务处长期间,工作成就十分卓著。当时生源分散,教学环境艰苦,教务处的工作多且繁杂,洪老师一再告诫同事: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他主动挑重担,大事小事都带头干,每日提早来到办公室,主动打扫卫生,做事亲历亲为,工作细致入微,经常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休息,常年无休息也毫无怨言。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工作精神,带动了身边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该处成了团结和谐的团体。与他共事的沈国仓老师说:“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我们仍紧抓教学质量,都是试讲后再给学生上课,大家一点怨言也没有。”正是因为这样的团结和努力,让这个小小的科室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丰硕成果:申报专业及学科建设方面每年都有推进,有创新,又有不同,合肥教育学院的招生数量也因此不断增加,由原来的几百人扩展到几千余人。
合肥教育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是该学院的工作重点,洪老师在任函授部主任时,人少事多且杂,除了完成大量常规教育和日常工作外,还创办了《函授通讯》刊物,该刊物反响很好,有多篇文章被《北京函授教育》杂志刊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带动效应,使得学院的函授教育走在当时全国前列。
洪作堂老师虽然比同事们年龄大许多,但他平易近人,从不摆老同志、老领导的架子,对年轻教师总是给予热情帮助、支持与指导,都当做朋友相处,发现问题能主动承担,遇到困难更是虚心请教。也正是他这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踏实肯干正直无私的态度与精神,感染了许多与他一起共事的人。
曾任原教育学院副院长、乐动在线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军在一篇怀念洪老师的文章中提及了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当时洪老师任教育学院电教馆馆长,李军是年轻教师,有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工作渴望得到电教馆的鼎力支持,但内心忐忑不安,害怕不能得到很好的帮助,没想到说了之后,洪老师立即兴高采烈地表示“应该支持”,并亲自领李军到电教馆下属几个科室逐一落实,之后在洪老师不断督促帮助下,这项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李军感慨道:“该缅怀的感人事迹可以说是太多太多,洪老师不仅是一位热情健谈、积极向上的领导,而且性情敦厚,是没有一丝一毫架子的长者。”在20多年的相处中他俩成了忘年交,几乎无话不说。后来李军任教务处长,洪老师高兴之余,特地在周日约李军长谈交流了数小时,还将几本用于指导工作的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书籍赠送给了李军。“他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非常严格非常亲热,我们对他非常敬重。”同事们都发自内心地这么说。
洪作堂老师由于工作上的勤奋努力、卓著成就与人格魅力,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及合肥市和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受到同行们的尊敬与爱戴。
| |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1995年,洪作堂到了退休的年龄,虽然办了退休手续,但他是退而不休,依然关心学校发展与建设,且工作热情高涨。他坚持每周去学校参加研讨或为新生讲授党课。他说:我一不要报酬,二不要车接送,全由学校方便安排或自己解决,不给他人添麻烦。
洪作堂讲稿节选
为配合学生的作息时间,洪作堂老师多是安排在晚上讲课,每次讲课前,他都会认真细心准备好讲稿,讲课内容贴合实际,所讲的党课广受学生欢迎,课下仍有不少学生主动与洪老师交流讨论,这也令他本人十分自豪和高兴,从而感觉到退而不休的快慰。另外,洪老师还为本校的离退休党员讲党课,讲课内容生动活泼,受到一致好评。洪老师80高龄以后,还应邀担任乐动在线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关工委委员,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深刻感悟和谆谆教导,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牢记使命。
洪作堂老师虽身材偏瘦弱,但他那颗关心学校,工作不止,关爱他人的一颗热心始终在奔腾跳跃着。他在2018年被确诊患上肝癌后,一直能够乐观面对,坚持整理校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收获、讲座稿件以及给学生、党员上课的讲稿,汇编成《教育论文集》。家人们每次进门看到的几乎都是洪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
洪老师将论文集整理好后,又自费印成册分送给学院领导、同事以及朋友和学生,一些距离较近的,他就亲自送达,请求指正。洪老师的论文集广受好评,有一些老同事纷纷来电要求增印。根据这一情况,洪老师结合自己新的认知,进一步完善汇编成《铁心向党 忠心报国》文集,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该文集直到洪老师离世前一个月才印完最后一版。自退休后,除了讲课,洪老师一直笔耕不辍,他常说:我还有许多事情要抓紧做,总感觉没做完。
《铁心向党 忠心报国》文集
《人生感悟录——人就这么一辈子》(共30多篇文章)是洪老师于病重期间2021年7月23日住院后直至12月初才断断续续整理完稿的,他一边写,一边让儿子拿去找人打印。他在书的扉页上写着:“我这一辈子不是在做我喜欢做的事,而是工作让我越做越喜欢,工作实践证明,只有不敬业的人,没有不快乐的工作。”
在书的前言中,洪老师写道:
“人不能白活一辈子,应该为他人和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做点什么,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只有这样这辈子活得才有意义。人应该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活出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我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但也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愧疚。
这本《人生感悟录》,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写老伴的,说说一位小学特级教师的故事;下篇是写我自己的,说说我的快乐人生和愧疚人生。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走在人生接近终点的路上匆忙赶写的。有部分内容我是含着泪水写下去的。每当想起对母亲,对岳父母,对有关亲人没有尽到孝心,我就泪流满面。
编写这本《人生感悟录》的目的:一是送给老伴80岁生日的礼物。这一辈子我亏欠老伴的太多,我想这是我对老伴感激之情的最好表达。二是给儿孙的一份留言,也可以说是最后留给儿孙的一份精神遗产。三是向关心我的亲朋好友的一个回报。”
不难看出,洪老师的这本《人生感悟录》,不仅是写给自己、老伴和亲朋好友的,同时也是写给所有人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为人处世的哲理,饱含殷殷之情、拳拳之心。
洪作堂老师心里装的始终是别人,即使在病重期间也十分关心他人的近况与健康,有一次,洪老师已卧床难起,想到与己共事的一位老领导,很想去看望一下,但病体让他已力不从心。适逢有次孙昌增、王宏春两位同事前往探视,他便一再要求扶他穿衣坐起来,委托他俩一定代为看望那位老领导,以了却关心老领导的心愿。
身后捐献,彰显大爱
洪作堂老师的儿子洪波在回忆父亲时说:“我一直觉得父亲就是一个普通人,父亲瘦瘦小小,总是步履匆匆”。洪老师有作为普通丈夫的木讷:在学生骑走妻子上班时要用的自行车后,会在妻子着急找不着自行车的佯骂声里一声不吭;洪老师会有作为父亲的较真:坚持让年幼时的儿子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叔叔,即使这些学生们早已将他儿子当弟弟看待;洪老师也会有普通老人家对某件事的固执:在重病住院时,一遍又一遍地确认与安医大接收站签署捐赠遗体协议证书的位置,生怕万一证书不在身边接收站会不能及时接收自己的遗体。
在面对死亡时,洪作堂表现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豁达与认真。早在1990年,洪老师就立下了将遗体无偿捐赠给医疗事业的白纸黑字誓愿。生病期间,洪老师受榜样施今墨(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和好友杨增辉(合肥七中全国优秀教师、共产党员)捐献遗体的事迹的影响,更是愈发坚定了他要把自己的生命无条件地献给满腔热爱的祖国的决心:“国家医学的进步,需要有大量的遗体去做实验。”在与家人将近一年的磨合与沟通中,最后终于说服亲人们接受并支持他无私的决定。
| |
| |
洪作堂遗嘱、遗体捐献志愿者证书
洪作堂老师一生简朴,从不愿给他人添加麻烦,特别是在生病期间和住院重病之中,他更是一再向家人交代,死后一切从简,不要麻烦单位和别人,更不能接收人家一分钱。70年代中期,洪老师因患脑疟疾,病情危重,经抢救才挽回生命,逐渐恢复好转,而他的学生们对此却从不知晓,后来还是在老师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才得知。洪老师晚年又不幸患肝癌,整整5年也是从未向他人透露,直到学生去医院看望,才知道他已住院多时,当有学生提出要在班级群中透露他的病重消息时,他反复叮嘱:“大家都忙,千万不要这么做!”2021年9月,已在家卧床多时的洪老师仍叮嘱来看望的朋友和学生,希望隐瞒病情,不要打扰他人工作。洪老师就是一直这样地谦和与理解他人,想着他人,尊重他人,不管是对领导、对同事、对学生......始终如是,凡因事进过他家门的,临别时总是非常可亲的客客气气把人礼送到门外,无一例外。
洪作堂一生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其忘我、无我的精神,一生忠诚于党、忠心为国的情怀,将会感染后人,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正如他的学生们在遗体告别仪式宣誓词所表达的:“铁心向党,忠心报国,继承遗志,振兴中华!”
缅怀追念,赞誉如潮
洪作堂老师逝世后,他的学生、同事以及了解他的人,闻听噩耗有的当即落泪,许多人纷纷以文稿楹联等方式缅怀、追思、赞美和颂扬这位可亲可敬的恩师、长者,下面摘录部分内容:
“闻听洪老师昨晚病逝,顿觉五雷轰顶,他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一个模范共产党员、优秀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实现了恩师“铁心向党、忠心报国”誓言,给我们这些昔日的学生又上了最后一堂思想教育课,也为他平凡而光彩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惊悉洪老师驾鹤西去,不胜悲痛!恩师一生勤恳尽心,努力执教,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愧为优秀党员,逝后无私捐体,令人敬重和感动!
勤耕耘育苗育花育英才博取桃李芬芳为师中典范,乐捐躯爱党爱国爱天下赢得众生敬仰乃人中标杆。横批:音容宛在 气贯长虹
八十七载风华路铁心向党忠心报国,四十二年执教业滋兰润土桃李天下。横批:师中楷模
洪老师在合肥一中的学生群里己掀起一股怀念洪老师,学习洪老师,继承洪老师遗志的热潮。洪老师桃李遍天下,金碑银碑不如学生们、同事们的口碑。
洪作堂先生一生廉洁两䄂清风、终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把遗体捐给了国家和人民。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无私的无我精神!
纪念洪作堂同志:忠心耿耿,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孜孜不倦。
惊悉为人正派、工作勤恳的洪作堂同志不幸离世,深感悲痛,沉痛哀悼!
洪作堂同志德高望重,为人楷模,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令人怀念,虽逝犹存!
洪作堂老师是我们公认的教师的楷模,共产党员的榜样,敬业乐教,学生的知己和引路人,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了自已的一切。
洪作堂老主任是我们公认的教师楷模,他爱党爱岗,乐教敬业,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由上述摘录内容可见一斑:洪作堂老师用自己闪光的一生,真正践行了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铿锵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佼影匆匆星月去,博取盛誉赞如许。
捐躯惠世烛尤暖,无我精神永垂续!
| |
部分祭文
(傅少森 党委宣传部 学生记者 杨德秀 杨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