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多数高校来说,在线教学是个新课题,无论是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还是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无不面临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困难和问题。疫情当前,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从学校、学院到部门,从老师到学生,都必须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而这次被迫大规模地开展在线教学,仿佛是一场线上教育的“大练兵”,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各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检验。三周的线上教学,我们看到了学校各级和师生为保障网络教育顺利开展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也发现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无疑也为一线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创新提供了契机,许多教师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如: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师生分离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如何选择最适宜提升自己线上教学体验和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针对自己的课程和所负责的学生,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会积累哪些新点子和新技巧?我们期待着教师们在网络教学实践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案例一:离校不离岗,千里之外建课堂
被困广东,异地建课。疫情爆发前,我到广东调研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调研中突遇疫情,被困在广东省中山市。通过查询网络信息了解到,下学期可能推迟开学,进行线上教学。由于没有携带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书籍,要进行线上教学难度较大。为此,我通过网络购买了和教学工作有关的资料,购买了必要的线上教学设备和工具,如:笔记本电脑、话筒、音响等,并利用储存于网盘中的教学资料进行备课。根据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预判,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为网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月17日,我按期开始线上教学。
精心备课,科学施教。我所承担课程是《环境科学概论》。课前,联系班级同学,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上布置预习内容,定期在班级群里发布预习情况,并联系没有预习的同学,了解原因,提出要求。预习内容设置为预先阅读和配套作业,把预习和学习等情况用具体的数据体现出来,发布到班级中,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和学生互动、聊天,了解他们的网络环境、设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中,针对线上教学特点,我对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具体单元,每个小单元都编写ppt,配套练习题,提供视频资料和视频链接。同时,把握好教学节奏,语速和缓、语音清晰,让同学听的清楚。动画、图片、表格和提问穿插其中,让教学具有直观和动态的效果。课后,依据实际情况安排了一定的课后学习任务,每周发布两三次学习作业进度情况,并对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公示,利用雨课堂及时指导和提醒。
增加互动,强化引领。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及时地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把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时整合到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组织同学之间开展线上互评。采取了以案例故事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结合当下抗疫,把新冠肺炎飞沫传播内容和大气污染中的气溶胶内容纳入了教学;结合全国疫情防控,分析说明生物环境问题防御措施的必要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盐渍化土壤的教学内容,把焦裕禄的事迹搬进课堂。
作者简介:茆长荣,旅游与会展学院副教授。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被困广东,异地建课,精神可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法得当。这一案例也告诉我们:一键在手,心里不慌,空中课堂原来如此强大。
案例二:从“技术盲”变身“技术通”
我从教已30多年,和许多老教师一样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课堂交流,习惯当面指导学生学习和论文。接到在线教学任务后,在即将开始的线上课堂上,没有我熟悉的三尺讲台、黑板和粉笔,只有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和巴掌大的鼠标,我该怎么上这堂课?我该用什么教学平台?怎么备课?对于计算机方面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均不足的我,无疑是个挑战。在调试设备时,面对键盘+屏幕以及远程传送过来的学生视频图像,我甚至怀疑:这是在教室吗?这是在上课吗?
笨鸟先飞,迎难而上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停课不停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期间,我花费不少时间从平台的选择、课件的制作、教学形式、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自学,不懂的地方就向本院和教研室年轻的教师们请教,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为了防止第一天线上教学平台系统可能出现的拥堵和崩溃,认真准备了多种预案,还自学了Zoom会议视频和QQ视频直播等操作方式,自备话麦和视频设备并提前进行安装调试。教学前一天给学生们发送邀请码,反复在平台上进行预演和互动。目前,两周的线上授课一切顺利,已能熟练操作雨课堂、超星、zoom等不同平台,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熟练进行线上教学、师生互动、过程监控和对学生的课后指导。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在线教学”以其时空上的自由性,在2020庚子年这个漫长的寒假,成为沟通师生双方教与学的首选方式。现在,当我再次打开摄像头,与镜头另一端的同学们在屏幕上相见时,都颇感亲切而熟悉。短暂的交流之后,进入专业的学习,熟悉的课堂感觉又回来了。
作者简介:黄书铭,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教授。从事生物活性组分分离、鉴定及功能性食品研发。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2项。参译著作一部。教学方式一夕间改变,对教师学生都是考验。有人调侃:线上教学把老师“逼成主播”,学生很开心,老师不容易。也有的老师认为在线教学只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但从长远看,这何尝不是为我们一线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我们惊喜看到,经过三周的时间,教师们线上教学越来越熟练,学生也逐步适应,线上教学的效果日益显现。
案例三:当“线上教学”遇到“网络传播”
一、基本理念
《网络传播与社交媒体》的特点:一方面是理论知识与网络传播现实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离不开当下的传播语境。尤其是网络传播模块,更离不开对当下互联网生态的观察。
本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目前我们使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本身就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学习网络传播理论的同时,也以使用者、旁观者和研究者的多重身份来观察、审视“线上教学”这一“网络传播”现象。
二、教学准备
1.优化教学设计,明确线上教学目标。根据当前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教学主要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模块展开。首先,鉴于当下线上教学的实情,我把基础理论知识优先设置,深度知识在课堂上逐层讲解,实践教学内容放到正式开学后进行“面对面”教学。其次,细化课堂内容,让每一章内容分成数个知识点,并提前预设思考问题,在教学平台上预先发放通知,在让同学们结合课程视频进行课前思考,利于在展开课堂上讨论。再次,为了增加学生对线上教学的黏性,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我在课前设计好一系列课堂讨论的问题,结合课堂内容,逐个抛出,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深度问题重点讲解。并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使同学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
2.细化教学平台,选择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对多家线上教学平台和工具进行体验和尝试,我选择“超星学习通+QQ直播”作为主要线上教学平台。同时,为防止超星学习通网速不畅,采用QQ直播的方式作为线上教学的辅助工具。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练、测、评”教学闭环,同时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等因素。
三、教学策略
一是课前依托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资源引入、前置学习。一方面,上传教学资源。教师将课程视频、案例分析、知识点扩展、相关图书等学习资源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网络传播与社交媒体》课程的学习库,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另一方面,带着问题前置学习。教师在课前预留思考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预习课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获得个性化见解。二是课上运用超星学习通和QQ群直播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课间采取开展益智互动、音乐放松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课后总结提升、实时跟进,完成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指导和检测。
作者简介:郭静,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线上教学并非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签到、选人、讨论等内容,我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技术的外在推动力更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内核支撑。
案例四:互动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
为了弥补线上教学开展互动不足,解决学生课堂吸收知识效果可能不如线下教学的问题,通过在线上平台选择优秀MOOC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就三门课程分别向学生推荐了自建MOOC课程“微观经济分析”(e会学)、“国际金融”、“资产评估学”(中国大学MOOC)。
课前,自主思考。结合教材、MOOC内容,编制简单的测试练习,练习以客观题为主,测试难度为课件上的的基本知识的简单理解,以了解学生可能会混淆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考察基本概念自学掌握情况为主。部分章节根据教学内容也有针对性的布置发散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疫情、结合实际事先查阅相关信息,以便开展线上讨论。课前预习任务按照需要分别以公告、测试、预习课件多种形式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课前观看MOOC视频,安排预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布置课堂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课中,深度对话。一方面改进了教学课件,增加了更多算例、思考题以增加学生参与线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在预习任务中出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在课堂上结合知识点重点解读,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他们的想法,课堂整体参与度和活跃度大大提高,教师也在讨论中开拓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想法。
课后,跟踪见面。针对本次课堂上的难点和重点,布置课后作业,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将在下次课上解答。每日针对知识点发布讨论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三次反馈结果看,学生已能熟练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讨论参与度也有明显提高。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网络教学的意愿,开课仅两周,MOOC平台访问次数6000余次,累计讨论人次1000余次,作业完成度超过80%。
作者简介:章蕾,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微观经济分析》等多个省级MOOC项目主要参与人。互动式教学不应只体现在课中,课前和课后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课前教师指导和课后沟通是保证课中互动效果的重要条件。课前、课后和课中是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相比线下教学,在线教学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似乎更加便捷和高效。
案例五:让课堂酷起来
在线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坐在电脑的两端,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怎么才能提高在线课程的吸引力,好让同学们能够在家里也能专注的学习呢?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面对00后学生,“让课堂有点酷”也许是一个方案。
(1)做个技术流。首先,升级我的教学装备,做一个“技术流”。为保证教学活动不受家庭的干扰,我特意在家里开辟了一个专有在线教学区域,除常规的电脑,还配备了教学高拍仪、专业外接音频设备、手写板等。为了解决在讲解ppt时,鼠标滑动指示性不强的缺点,还特意配备了数字激光笔,这样学生在远端也可以接受到在教室观看投影的效果,同时数字激光笔还具有放大、聚焦等功能,使在线教学拥有“酷技术”。
(2)课程酷资源。不光在教学技术上酷起来,也要让教学内容酷起来。除了常规的网络MOOC微课视频以及教学课件以外,我还在课程里增加了一些酷酷的课程视频及图片资源。比如地球演变的漫长地质年代,用一张干巴巴的地质年代表和一些文字描述会有点枯燥,于是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段地球演变的仿真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该视频用短短四分钟的时间浓缩展现了地球从几十亿年前开始经历形成、冰川时期、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层断裂等沧海桑田的变化,配以年轻人喜欢的动感BGM,学生们表示“带劲”!
同时,针对各章知识点,搜集一些全球各国地质公园的图片案例与同学们分享,与同学们平时看的影视作品相结合。如:韩剧济州岛海岸的黑色玄武岩,美剧里的落基山脉,英剧里的侏罗纪海岸,变形金刚4里的武隆天坑等。
(3)不一样的教学互动。除常规的教学互动,我偶尔也会给同学们准备个小“惊喜”。2月24日,全国又有新的一批高校线上开学,超星进入起飞模式,签到等课程互动功能都暂停服务,那我们的线上签到怎么完成呢?之前培训的时候老师提到过课程红包的功能,这让我想到了可以在课程QQ群内发一个课程红包来记录学生到课情况。于是在周一的课堂中,我发了一个名为“快来上工程地质课”的拼手气红包,虽然金额非常小,每位同学平均只有1毛钱,但是这种形式让大家觉得很新鲜,没有专门软件签到的无趣,同时还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另外,手气最佳者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吧,这样的点名有点不一样吧?
此外,我还设置了分组任务,让大家综合课程2—4章的的内容,对我给出的案例发起小组讨论,并推选小组成员来和老师连麦,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分析成果,这既增加了课程的互动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小组协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4)酷酷的课后任务。课后任务不能只局限于做几个题目,可以提供更多拓展性的任务。鉴于上课时间有限,我通过课后提供知识拓展和案例应用,并发起自由讨论,进一步引导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简介:段园煜,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高级工程师。从事软土处理等研究,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数篇,负责省质量工程“土力学智慧课堂试点”。作为“主播新人”,他用酷酷的课堂快速“圈粉”,在线教学的两周内,同学们普遍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2个班级各8课时的直播课程均保持了全勤的到课率。更难得的是,他在第一堂课中,介绍了自己当年“SARS”疫情的亲身经历,并用火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监工”切入,介绍医院建设中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及医院污染防护的地基处理“两布一膜”的应用,让同学们了解本门课程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一名建工人的意义和重大责任。
案例六:转换思维 迎接挑战
一、教学准备。我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摆在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和线上教学要求细则,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表。
一是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与线下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仍然采用线下课堂讲授方式,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都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大纲包括:课程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及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等。考虑线上教育的特点,除安排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作业量、测验、考试等内容外,还提出自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要求学生把线上直播学习和线下自学结合起来。
二是选取和测试线上学习、教学平台。对现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考察和测试,选取“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和“钉钉”。抗疫时期,学生在家里学习,缺少学校学习氛围,能否适应线上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我首先选取学生感兴趣且易操作的教学平台,并在开学前一周,向学生介绍线上教学平台的特点,带领学生熟悉三种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投票选出他们喜欢的教学平台。
对非同步教学在目录中详细说明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活动,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上传学习资料到资料库,供学生下载学习。在教学方式上,以问题为导向,先学后教,实现真正的课堂翻转。每周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直播教学前提交作业并计分。课前预习作业以开放式问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力和基本分析能力。通过梳理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学生哪些知识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帮助。
三是制作内容简明扼要的ppt ,结合直播平台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课程内容ppt的制作遵循简明扼要、容易理解的原则,帮助学生梳理出内容主题,详细解释课程内容的要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方面,依据直播平台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线讨论问题。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案例,采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出自己的答案。每周课前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简短问卷并推送给学生,问卷结果作为课上热身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二、教学实施。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辅助学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主要从在线签到和教学活动两个方面叙述。
一是在线签到。上课前一天发送课程通知,提醒学生准时上线、完成预习任务等。直播前要求学生签到。直播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一直保持在线听课状态,不定时要求学生在“讨论”版上签到。个别掉线的同学可以在QQ群中签到,直播过程中连续地把重点讲述的ppt页面截图发到学生的QQ群中,供学生参考,并在课下提供单独辅导。
二是教学活动。利用“腾讯课堂”的功能展示ppt内容、勾画重点、难点并组织学生参加讨论。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我给出多种备选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完成后进入讨论环节,学生可以语音回答也可在讨论版上留言,我最后做总结发言。根据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在线网络视频或查找相关学术文献在线推送。每课时网络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避免学生产生疲倦。
在线直播过程中,我发现相较于线下课堂教学,同学们更愿意发言,尤其是在“讨论”版上发言。线下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受“焦点效应”的影响,往往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而羞于发言。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受“焦点效应”影响较小,线上讨论发言积极性有较大提升。课程结束后,预留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问,教师在线解答。
作者简介:陈艳艳,教育学院助教。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屏幕成黑板,老师变“主播”,变的是教学的形式,不变的是学子们成长成才的愿望,不变的是教师们教书育人的初心。如果说有什么居家在线直播授课的“神器”,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案例七:把疫情当教科书,让线上思政深触学生心灵
一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充分融入在线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要传授知识,更要触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这个非常时期,需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结合当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共抗疫情的形势,思政课在线教学内容要及时跟进。在教学中,我根据思政课的特点,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把握好当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契机,利用好当下丰富和鲜活的教育素材,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的抗疫形势、抗疫一线先进典型事迹以及“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乐动在线官方|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致全校同学的一封信”等内容融入在线教学的内容中,提升课程的“鲜活度”和“时效性”。
二是思政课既要教会我们的学生读有字之书,更要教会我们的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无字之书。当前线上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为学生讲清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讲清楚以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基础的中国力量,讲清楚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讲清楚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类重大疫情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我注重通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疫情防控思政课”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把国家的关注、学校的关心、老师的关爱及时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真正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让他们少一分顾虑,多一份收获。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特别是面对突发的疫情,通过思政课直指人心,引导着学生们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胜信念。
作者简介:朱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防疫的特殊时期,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这是我们所有思政课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许多高校把《战“疫”》作为“开学第一课”,充分利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优秀典型、感人故事等思政育人元素,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等要素有机融入课程之中,值得我们借鉴。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